在七一建党92周年来临之际,网上投注app
经济法研究所党支部联合经济法专业研究生2012级5班支部和6班支部共同开展了一次兴寿镇东营村和谐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
在经济法所支部书记刘继峰的带领下,我们一行5人会访了在北京草莓基地兴寿镇司法所工作的法大本科毕业生村官罗文弟和在东营村工作的郇志松。通过和村官及村民的面对面交流,我们了解了村官的工作生活情况和感受到了农民对这个“官”的特殊情感。
村官的工作是特殊的,发挥作用也是特殊的。村官扩大了农民的视野和市场。由于村中年轻人少,大部分信息化工作都是由村官完成,“其在农村对外信息的沟通上帮了村里大忙”(东营村支部书记语)。村官也提升了农村干部工作的规范性。相关文书的写作,相关工作程序规范性使村干部的行为更容易得到村民的认可。另外,我们的村官还可以利用掌握国家政策动态向农民及时准确宣传国家政策,和运用法律知识化解邻里纠纷。
事实上,令我们对村官工作感受最深的,还不是村官的专业能力,而是他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己奉献的精神。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这种优良品质的形成,首先需要在情感上融入这个群体。只有快速将个人融入工作环境才能做好工作。这一原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相当之难,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村官。因为参加工作首先面对的是待遇标准偏低、角色定位模糊、身份处境尴尬、与专业偏离等现实问题。但我们采访的两位法大村官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克服了这些问题。其次需要特别的工作方法。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的基层工作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要适应这些变化,就要求基层工作者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深入探索和研究,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方法不对,不会取得工作实效,也难以为农民所认同。再次,养成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村里的事物繁杂、琐碎,但又都涉及老百姓的情感,工作必须耐心和细心。郇志松说:“开始的时候,也做不到,但工作的性质要求必须这样做,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信任你”。
我们在钦佩之余,也颇多感慨。“才一年多的工作,明显地感觉到村官的成长和处事的沉稳。在基层工作时都会产生心理上和工作上的不适应,但在郇志松身上大家感受到的是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 (5班支书李君)。“只有深入实践,才能获得最真切的信息;只有深入实践,才能把握好理论的方向和重点,闭门造车势必会让我们的理论与实践脱节”(6班班长傅雪松)。
当然,由于行政编制有限,他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无法三年工作期满后有正式的公务员身份,都会面临重新择业的问题。由此导致了真正希望或者能够长久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非常有限。如何留住大学生村官,让其能够真正扎根基层仍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参访中可以让我们直观感受到的事物很多: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生活宽裕、对生产和生活充满期待……,当然,他们对生活和生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交通更便利、教育被重视、环境更优美……。
兴寿镇和东营村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创建文明生态村、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新农村的新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党的政策扶持,政府与农村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村官在新目标行进中发挥“转子”作用。
法大村官除了发挥这一基本功能外,还将在政策传承、矛盾化解、村镇法治等方面发挥特殊的作用。在采访的村官身上,我们看到了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己奉献、操守专业……,而这些精神是法大人在“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滋润下形成的自然品格。
我们相信,所有的法大人在这种品格的护佑下,会在自己的岗位上点亮人生。不管是星光一点,还是火光如炬,只要能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些许光亮,都成就为中国法治进程不可缺少的能量。这应该就是法大人的梦和法大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