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投注app

当前位置: 网上投注app > 党政工团 > 团学工作 > 正文

缘起青海 梦追西部 ——记网上投注app 2005级本科毕业生张岩

作者: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9日 00:00 阅读数: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But I’m not the only one.”

——张岩

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尤其是当“西部”、“就业”这样的名词被一张张年轻的面容用青春和梦想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中,有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前来就业的毕业生,也有普通志愿者。这个躁动的年代,他们选择了守护心灵的质朴和梦想的纯净,这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向西部广袤的大地,让忙碌于繁华都市中的人们禁不住抬头一望,驻足沉思。

我院05级8班的张岩,这位从白山黑水间走来的东北小伙子,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放弃可能在政法攻读国际经济法研究生的机会、在北京做公务员的机会转而选择远赴在千里之外青海就业——他的故事是这样的非同寻常,于是,带着满心的崇敬和一丝不解,笔者与张岩见了面,听这个略显羞涩、眉宇间又透出丝丝刚毅的大男生和我们一起分享他的西部梦。之后,我们才发现,这是一个很纯粹、很动人的故事,纯粹到让很多支援西部的口号都显得空洞,动人到任何听说它的人,都免不了为之动容。

张岩说,在国家刚刚号召“西部大开发”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要去西部工作的满腔热情,但真正让自己决定去西部的,是去年暑假的那次西部志愿者经历。

缘起

那是我校西部志愿者协会组织的一次活动,以青海省门源县青石嘴镇德庆营小学为基地,针对当地居民和小学生分别开展普法、调研与支教三部分的工作,为期两周。经同班同学赵义的介绍,张岩毅然决定报名参加。包括他在内的十四名志愿者于08年7月7日从学校出发,经过几十个小时的跋涉,来到了这个位于高原的回族自治县,走进了这个距西宁还有四个小时车程的小学。

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张岩看到了几乎可以被称为危房的教室,教室内堆放的煤堆,开了裂的屋顶,还有教室里冬天用作取暖的炉子。他觉得,也许很多人小时候都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过,但是十几年后的今天,西部的孩子们面临的依然是这样的环境,不得不让人感叹。作为这次活动中普法组的负责人,张岩的主要工作是对村里或是镇上居民的进行普法,宣讲法律知识或者提供法律意见。“对当地居民来说,我们是首都来的,即使只是志愿者,我们也应当能为他们解决很多问题。”张岩的笑容中有点无奈,“有人要我们帮助他们申请到贫困户,也有人说村民委员会主任对他们应得的福利有所克扣,但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在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就可以解决的。”

普法之余的时间,张岩几乎全都花在了德庆营小学的孩子的身上,这也是他与西部这段不解之缘的开始。根据安排,他接触的主要是三、四、五三个年级的孩子。这所小学共有一百人,但只有五、六个老师,所以张岩觉得这些孩子最缺少的,是与老师之间单独的交流机会,“他们缺少一种关注”。基于此,张岩牺牲了绝大部分的休息时间,尽可能多的和那些孩子们单独谈话,问他们的兴趣爱好,人生理想,给这些甚至都没有去过西宁的孩子讲述外面的世界。很多孩子也在这个时候对他生出了一种最单纯的信任和依赖。“他们从家里带来很多土豆——发芽的土豆,但那就是当地居民的主食,我们自己烤着吃。”回想起那段日子,张岩的脸上洋溢起灿烂的笑容,让人想起那些远在高原的孩子明媚的笑脸。

两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走的前一天,学生们排着队要请志愿者们到家里吃饭,志愿者们只好分散到各个学生的家里,接受他们最热情、最质朴的款待。而离开的那天,有一个孩子早上五点多就来到了学校,给这些也许再也见不上面的老师们送行。张岩说汽车开动的那一瞬间,他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我们来了两个星期,给孩子们带来了书本,告诉了他们外面的世界,但我们不能看着他们成长,也没有解决当地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他们的生活还是免不了恢复原状。”

不舍

回校后张岩开始进行司法考试的复习,但学习的紧张气氛和都市的繁华喧嚣并没能将那段日子的欢笑和泪水从他心中洗刷。他收到了孩子们的信,信中写的是最普通不过的问候和祝福,但每封信都能让张岩感觉到孩子们对自己的关心与信任。他开始觉得,如果能在西宁找到一个工作,能看着孩子们成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回校后不久的一个深夜,张岩接到了德庆营小学一个孩子从厦门打来的电话。这个五年级的孩子在志愿者们离开后就跟着舅舅去打工了,在拉面馆里端盘洗碗,从早晨八点到凌晨一点半,每天只能吃两顿拉面。电话里他忍不住哭了出来,告诉张岩他想回家。张岩赶紧联系孩子的家人,希望他们能把他接回去继续读书,几经波折,他们终于同意让孩子的哥哥去厦门接他回来。张岩跟孩子提出,自己愿意提供费用,让他和哥哥来北京看一看。“他们也没有到过首都北京,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张岩很单纯的笑,“他们在北京的一个星期里我天天和他们在一起,后来一直把他们送上火车。”

09年寒假,一年没回家的张岩只在家中呆了半月有余,在初七那天他就离开家,再次踏上去青海的旅途,去了那个他始终割舍不下的小学,看望那些一直依赖他、信任他的孩子们。这次,张岩又给孩子们带去了买好的十几本作文书。他说,再看到孩子们的时候感觉真的很亲切,很温暖。而这份亲切和温暖也成了他奔向西部的最强大动力。

抉择

顺利通过司法考试后,张岩和所有的毕业生一样面临着对未来的选择。能在青海西宁找到一份工作,已经成为了他的第一志愿,于是他在报考国家公务员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青海保监局的职位。在这个结果还不能确定的情况下,他又先后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和北京公务员的考试,考试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张岩刚开始没有进入青海保监局的面试,后来虽然被补录,但由于太匆忙,所以错失良机,没能参加面试,这对张岩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但机会还是来了,张岩参加了大成律师事务所在西宁的分所的面试,并被录用为一名律师助理。张岩说:“我是先选择地方再选择职业的,能在西宁工作是我的理想,我可以为孩子们多做一些事情,可以常去看看他们,带他们到西宁去,资助家庭贫困的孩子上学。”

研究生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报考国际经济法方向的张岩以358分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初试,而在北京公务员这边,他也进入了北京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的面试。面对着这些很多毕业生都梦寐以求的机会,张岩毅然选择了放弃,而是坚守大成律师事务所西宁分所的职位。作为一名黑龙江人,又是家中的独子,张岩面对着极大的压力。在青海的同学禁不住问他:“我们本地人都不想回去工作,你一个外地人,为什么一定要去青海呢?”一向尊重他选择的父母也不能完全理解儿子的这种做法,但张岩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被问及是否后悔,他摇摇头:“当时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大多是一种随大流的心理。去西宁工作才是我真正的愿望,我觉得,对于那些缺少关注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知道在不远的地方一直有个人关心着他们,时常来看望他们,能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利的。”

大学

谦逊而质朴,责任和爱始终如一

当问及大学生活,张岩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轻描淡写,说自己是个很平凡的人,没有耀眼的光环,生活波澜不惊。参加的社团仅西部志愿者协会一个,课余时间偶尔看书、看球。他谦虚的说,专业知识学习上投入太少了,心有不甘;平时活动不多,没有机会结交更多发达的朋友。所以时至今日,基本稳定下来了的张岩还在忙碌着,到图书馆看书,去旁听自己感兴趣的课。

让人敬佩的是,张岩在做好学生本职的同时,更关心社会、关心身边的人,有爱心更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很早就在网上注册了西部志愿者,参加的公益活动远不只是去西部志愿支教、普法一项,汶川地震后,作为一名志愿者协助北京红十字协会为灾区进行募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张岩很早就有去西部做点事情的想法,看到他的很多经历,联想到他的现在的决定,也就不感到惊讶,他一直把责任和爱放在心里。

信太多了不好意思让同学取,所以作了生活委员

张岩在大三时就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思想进步、成绩优秀自不待言。在班级里,同学们都说他的人缘极好,这和他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张岩从大二开始一直担任班委,先后在生活委员、心理委员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工作。张岩笑称,之所以做生活委员是因为有一段时间自己的信特别多,不好意思老让同学帮忙,就自己去做了。虽然不高却不可或缺的职位,虽然琐碎却能给人带来很多方便的工作,也许正是张岩性格的一种写照——尽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而不求自身的名与利。他说班级干部是一种锻炼,既能为同学们做事,又能让自己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成长了很多。

“他是个很好、很好的人”

在同学们眼中,张岩是一个很内敛的人, 大学四年中,奖学金、“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这些荣誉总是青睐于他,但他从来不曾张扬过,只是默默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王丹丹:他是个很好、很好的人,人缘特别好。细心、踏实,班级或同学有什么事情他从不推辞,都尽力办好。他决定去西部时问过我,我支持他的想法:我们还年轻,有梦想就去追。

黄娜:张岩绝对是个纯粹的人,有追求有信仰;一起做学生干部发现他做事特别妥当。听到他的事后,我惊讶的不得了,我们周围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他足以感动法大。

赵义:我也是西部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去过西部,知道那里的苦,我们都自费去的,食宿条件都很差,只能住在教室里。张岩跟那里的孩子有着很深的感情,为了这个而去西部,这种勇气和胸襟是我未曾见过的。

追梦

曾经有同学戏谑的跟张岩说:“你应该去参加研究生的复试和北京公务员的面试,把所有的机会都争取到了,再选择支援西部,这样会更感人,更高尚。”对此,张岩只是置之一笑,他说自己从来都不想要与“高尚”这类字眼联系到一起,这么做完全是为了那些孩子,从未有过“作秀”的想法。最近,张岩还打算为德庆营小学的孩子们购买课外读物。他说在那个偏远的地方,只要一些作文书和童话书就可以大大的满足孩子们的阅读爱好。他在卓越网上,已经列了一个长长书单,都是儿童读物,算下来价值数千元,有机会想把这些书买下来送给西部的孩子,如果有机会,还希望组织募捐,他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太小,而西部需要帮助的孩子和人太多太多。

“我最大的目的还是希望能通过这件事情,来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去关注西部这片土地,我并不想让大家都放弃好多去西部工作,只是想我们能通过自己,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多事情,可能做起来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遥远。”

“我只是这么多曾经去过西部的志愿者中的一名很普通的志愿者,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着西部。”

“我只想为那些孩子,那片土地,做点力所能及的,现在他能做的就这么多。”

在笔者看来,张岩是一个有足够勇气和理想的追梦者,为了一份最纯粹的感情而在西部追寻着,守护着。他笑称自己的生活可能有点理想化,但这种“理想化”恰恰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甚至是想到的事情。正是他和所有支援西部的人们的“理想化”,才铺就了西部走向繁荣和兴盛的道路,才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没有成为一句华而不实的口号。

后记

张岩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早就流传开了,张岩的想法很单纯,言行也很质朴,单纯极致是纯净,质朴到顶点是绚烂。在采访中我们一次次的被他的故事感动着,很高兴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让我们去反思自己,也让我们对于很多东西开始重新审视,比如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

当面对社会太多的诱惑,有人逐渐盲从迷失,有人却不为功利所动仍旧沉静、淡泊;有人在时代的喧嚣和繁闹中趋于浮躁,有人毅然选择坚守信念,执着追求;有人不安于生活的简单和平淡,有人却乐于守护心灵和梦想的质朴和纯净。张岩无疑是人群中的后者,他用最简单最质朴的言行诠释着爱心与真情、奉献和责任;演绎着法大学子的优秀品格、高尚情操;践行着一个法大人、民商人的大真、大爱、大勇。有梦就去追,青海高原上,那个质朴的小伙子,一路走好!

附:

张岩,男,仡佬族,黑龙江省密山市人,网上投注app 05级8班学生,中共党员。2008学年获校级“优秀实习生”称号;2007至2008学年获院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006至2007学年获院级、校级“优秀团员”称号;2006至2007学年获校级“三好学生”称号;2006至2007学年获校级三等奖学金。

网上投注app 凤宇骄 汪馨宇供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