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投注app

当前位置: 网上投注app > 新闻与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言传身教,良师益友--访薛克鹏老师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7日 00:00 阅读数:

他在探索教学方法的路上不断前行, 他努力将学生的视角引向真实的社会生活,他谨怀一颗真诚之心,做学生的良师,做学生的益友。

【人物介绍】

姓名:薛克鹏

最后学历:法学博士

研究方向:经济法理论、房地产法和竞争法

现任职务:刑事诉讼法研究所

职称:副教授

社会兼职:北京市律师协会农村法律工作委员会委员、民盟北京市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代 表 性 著 作 (包括教材)

《经济法的定义》(独著)、《司法相关职务责任研究》(合著)、《需要国家干预——经济法视域的解读》(合著)

论文:《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及其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经济法解读》、《行政垄断的非垄断性及其规制》、 《论计划法的终结》、 《Market Relation, Economic Legislaition and Govern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WTO, China Legal Science(English Edition)》、 《经济法的实质正义观及其实现》、 《中国反垄断法个性及其机理刍议》等20多篇论

采访内容:

1.记者(以下简称“记”):听说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实践,比如给学生们分组后布置小组作业、案例讨论、调研报告之类的,您觉得这些能对学生们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对他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呢?

薛克鹏老师(以下简称“薛老师”):说到为什么需要改进目前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有关。在应试教育之下,学生们往往是以考高分为目的,而不是以获取知识和提高素质为目的。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泛化到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包括大学教育。目前,我国大学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不仅没有减弱,相反有进一步强化之势,现在校园里普遍流行的各种考证热就是典型的表现,许多学生为了考证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即便不是为了考证,许多同学也仅仅是靠简单地听课、记笔记、看教材、和期末的最后突击进行学习。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和学习扭曲了我们的教育,扼杀了许多人才,甚至扭曲了许多人的性格。应试教育模式如不改变,我们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和高素质法律人才。为了帮助同学们走出应试教育的藩篱,改变应试教育学习习惯,我和经济法研究所的其他老师一起,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重点是要求学生尽量多参加社会实践,撰写调研报告、布置平时作业、设置课堂讨论和写读书报告等。鼓励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目的是将大家的兴趣从书本和课堂引导到去关注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特别是接触到社会的最底层。我们的学生不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和书本上,而应该面对实际生活,在生活中理解和掌握法律。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同学们可以了解真正的中国社会状况,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因为法律并不是什么神秘之物,而是人们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制定的一系列行为规则。同学们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可以将活生生的现实和纸面上的法律条文结合起来,并感知到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同学们撰写调研报告,目的也是希望同学们多注意实践调查,关注当下中国社会问题。因为有些问题在课堂上、书本上找不到答案,有些理论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真正理解。

在重视实践和调研的基础上,课堂讨论也是我一再强调的一个教学和学习方法,例如,在选修课中就规定,凡是优秀成绩,都必须参加课堂讨论,而且需要达到一定的次数。通过此项政策,许多学生改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通过在课堂上交流和碰撞,既可以加深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引发进一步思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布置课堂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一些同学期满突击的学习习惯,把学习重点放在平时。因为考试内容毕竟是有限的,有的学生可能根本不学习,但仅靠期满突击也可能取得好的成绩,这无形中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鼓励。不过,平时作业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希望同学在课堂之外多读书,多注意社会问题。所以,此项方法的目的实际是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多注意观察。因为大学期间如果只是上课和看教科书,即使考得分数再高,也不能表明真正受过大学教育。所以,如何引导同学们多读书多思考,应当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方面。

2.记:您是怎么看待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呢,是墨守成规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还是监督教育长辈与晚辈的关系,亦或是互相尊重相互接纳的朋友关系呢?

薛老师:师生关系的确是很重要。我们有将师生关系理解为“父子关系”的传统,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后来又将师生关系定位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关系。我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当重新理解和调整师生关系。首先,要合理吸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一传统观念的合理成分。这样教师就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自己的学生,将父爱转化为师爱,一方面尽心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另一方面能理解和宽容所有年轻人都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80后和90后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和我们的行为习惯可能不一样,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老师都是从家长的角度善意地劝导他们,我觉得同学们都能接受。我不赞成将师生定义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是将官本位思想引入到师生关系中。学生与老师首先应该平等,不仅在人格上平等,而且在认识能力上也应当平等。其实,学生们在许多方面,比如智力和认识能力方面有的都超过老师,老师不过是因为先生而先学先知而已。有了这个定位的话,就能建立平等的交流对话关系,可以和学生更好的沟通,也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了平等的意识,才有相互的尊重和理解,我们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可能就会改变。但是,如果教师将自己视为管理者,则其心态和行为发生变化,这也不符合同学们的期许。老师没有管理的职责,只有教育的义务。教育和管理是两回事。教育是讲道理,是言传身教,而管理只能是强制,迫使学生就范。至于师生是否可以相互接纳成为朋友关系,我认为不现实。因为朋友有朋友的内涵,有朋友间相互担负的道德义务,绝大多数师生不可能像朋友那样。师生之间只要平等,相互尊重就足够了,不一定非要都像朋友那样。不过,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可以像朋友那样善待学生,理解学生,学生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应当像朋友一样出手相助,看到学生行为有不当之处,应当及时指出,而不是袖手旁观。如果看到学生行为有不合规则的,你不指出来,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将来他们到社会上因此吃亏,就是老师失职了。

3.记:如今教育是越来越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那么您能谈谈您对加强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吗,您觉得该如何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呢?

薛老师:师德师风在我们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着学生的素质,而且和全民的素质密切相关。在一个师德败坏,师风松弛的学校,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更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公民。我们知道一个产品的质量取决于企业工人素质、设备机器、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其中工人素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如何,和工人是否敬业,工作是否认真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学校其实也是一个工厂,即生产人才的工厂,老师既是工厂的工人,同时也是加工人才的机器,也是教学技术的拥有着。在由众多教学环节构成的人才生产线上,每个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将知识和价值观传输给学生,直至学生学成毕业,最终完成人才产品的生产。所以,有什么样的老师,必然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能否成为合格的人才,和老师直接相关。大学老师不但需要才学过人,而且要正气十足,兢兢业业。相反,如果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敷衍塞责,那么,学生们也必然纷纷效仿,如法炮制。师德师风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因此,我赞成在全校展开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让每个教师都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和容易,关系到学生和国家的未来。当然,师德师风并非仅仅是对授课老师的要求,而是包括学校管理者和其他所有教职员工在内的系统工程,应当让所有老师和员工都意识到,自己都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一个环节,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政法大学,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和影响学生。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一整套的制度,包括引进环节的道德考察、必要的激励和惩罚机制等等。此外,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必要的物质条件是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如古人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条件虽然不是决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主要因素,但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很难想象,在一个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时代,让老师独善其身,只去追求精神文明,恐怕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最后,师德师风建设和同学们也有一定关系,因为严于律己的老师,也必然严于律人,这就可能对个别同学产生一定的压力,比如上课点名或不提前下课等等。如果同学们都能给予充分了解和支持,就是对老师们最大的褒奖,也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

最后,祝同学们在新的学期学习生活愉快!今年是法大60年华诞,对法大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节日。让我们共祝母校生日快乐,法大的明天会更美好!

(记者:罗凯翀 林子博)

分享到: